自我介绍

protein120

Author:protein120
欢迎来到FC2博客!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最新引用

月份存档

类别

2013/12/09 (Mon) 14:38
第十七次傷心後

0921.jpg
月好冷,夜好靜,外頭風聲和汽車的雜訊早被忽略,心中是思念還是思念引起的傷感也不甚分明了。

還在為她而不知所措,二十三歲,曾經壓制住好些不安分的思想,如今,像是被逆襲一般準備收拾殘局了。自以為以前的克制是一種成熟,直到把自己的焦躁,患得患失暴漏無疑後才怯怯的承認,在這個年齡選擇去愛,太晚,而且,傷害已經造成,對她,更深的對自己。

家貧,農民,學業,未來,一個又一個阻礙,無奈,不屈,碰壁。這樣造就的性格終究不會是放手愛與恨的。總以為愛情是在自己穩定後的去選擇,總以為可以這樣的孤單下去,總以為生活沒有愛情反而變得輕鬆坦然。現在,這算是哪門子成熟,哪門子理論。只因情不自禁就讓自己陷於慌張,情緒化的灰色格調中。昔年輕狂一陣吹去的無影蹤了。

人家不會對自己有意思的,何必這樣折磨自己去苦苦思念呢?若還心存僥倖那就更不必了!還用老方法,讓時間將心愛的人忘去,不產生交集,愛會漸漸淡下去,許多年後又是一個有始無終懶得提起的往事。

然而,究竟是為了什麼,因自卑不敢去愛的人,還要理想高高掛起,總想活在自己的心靈世界,可那個世界已被現實冷默到連愛情也裝不下了,這就是理想?

何況她的笑,她的單純,聲音和身影,明明不那麼美,卻比得上世界上任何事物更有吸引力。她的冷漠,她的不解,還有她直接帶來的刺痛,還居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迫切想關心,迫切要傾訴,迫切到一廂情願自己還不知曉…

沒人會知道該怎麼做才是正確,因為思念已成了無藥可醫的病。

更重要的,現在又不能過分的靠近,先前的靠近,自己太熱烈,彼此已然冷漠。

如果直接的去攤牌,讓她去理解那份承受不起的心,太沒骨氣。就是一直那樣無望的等也不要讓她再傷一次或在讓她的不理解曲解那份真誠到只願付出的愛。

這樣解決了一個問題,不會再躲著愛情,不會再欺騙自己:那僅僅是好感不是真愛——只是不願經營自己的愛吧!

周圍似乎嘈雜了,不過夜依然靜靜的。

何不想簡單一點,愛與被愛若被自尊心抹殺,這個世界的浪漫幾乎蕩然無存了,既然選擇愛情,為何不純粹一回,為何不認認真真的愛一回,哪怕對方只是願當你過客只當朋友。那毫無希望的愛能持續多久呢,可能只會收穫傷心的愛又有什麼值得留戀並無悔的呢?

似乎什麼事情都要問得清時,錯過的竟是青春和時間,那時候的彌補才是永遠回答不了的難題。

現實是我已經那樣無助和迷茫了,這才知道誰也不可能在愛情的作文裏給出超脫的分析,愛情只能是詩永遠成不了禪!

又動手寫下那些此刻只有自己才會懂的思緒,從決心喜歡她時,每每傷心思念無法釋懷,就記錄一筆。寫完後告誡自己一切如舊,還是會一直追逐夢想,學著控制自己。向前翻了翻,第一篇是《我願為你傷心一百次》

時刻提醒做一個始終如一的人。

這是第十八次……

2013/03/25 (Mon) 13:02
塔峰插漢

2568.jpg
不管從陸路還是從水路從南往北進入東安縣紫溪市鎮,都會在鎮東側紫水河畔緊靠湘桂鐵路旁邊,看見一座曆經300年風雨依然保存完好的寶塔——吳公塔。

吳公塔建於乾隆庚午(1750)年5月,1983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清光緒《東安縣志》載:“知縣吳德潤與荊道乾先後造浮屠”。塔為七層樓閣式磚石結構建築,塔形奇特,建造嚴謹,七層八面,高28米,底座直徑11米。一、二、四、六層均砌有青條石回廊,可供遊人憑欄遠眺。塔內有石級可旋而上,直至塔頂。底層入口上方均刻“吳公塔”三字。第一層內有供佛像的壁龕。除第四層外,其餘各層均有券門。每隅角砌有鬥拱。第五層內壁有石刻數塊,其中有2塊分別鐫刻著吳德潤與荊道乾的teeth whitening詠塔詩一首。塔內空砌,有石級可回旋至塔頂。塔頂為3只下大上小的石鼓相疊而成。鼓下砌有石級二層,可供遊人憩息。

吳公塔為“清溪第一景”。登塔遠眺,數十裏風光,盡收眼底。象鼻山、唐帽山,峰巒起伏,形似二龍戲水;永東路、聖公廟,半山腰上飄彩帶;唐公街、東正街,古城雄姿盡顯;紫水北來,染綠沿河兩岸,風景如畫。不知有多少文人登臨遠眺,詩興大發。瀟湘冬子詩曰:石塔淩雲傲碧穹,攀沿俯瞰翠山雄。遊人漫說登臨美,腳下清流自向東。鄒武生老師七律詩曰:“右旋及頂左旋下,東望晨曦西望霞。心上塔尖遊四野,雲浮水面走天涯。登臨醉為江山綠,暢想狂因絕句佳。指看溪邊浣洗處,農家女子貌如花”。

吳公塔起初為東安縣知縣吳德潤主持建造針灸,取名為“回龍塔”,希望開啟一方文運。荊道乾擔任東安縣令後對其進行了重建,更名為“吳公塔”,古稱“塔峰插漢”。

荊道乾是山西臨晉人,在湖南麻縣、東安等6個地方做過知縣,官至安徽巡撫,紀曉嵐己卯年的門生之一,大學士劉羅鍋稱他為“天下第一清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為東安知縣時做了3件事讓東安人民永志不忘:一是針對境內盜賊蜂起現狀,嚴厲打擊盜竊犯罪行為。他處理盜案,恩威並用,凡交代清楚,真心認罪的便從寬發落,抗拒狡詐者則處以重罰。當時有不少人改惡從善。他說:“舞弊的吏役與挑唆訴訟的訟棍,都是盜匪之源,不用嚴刑不能懲治。”因而盜匪與訴訟便漸漸減少。二是喬裝下鄉,體察民情。當時有個名叫席際雲的老人,品行端正,素為人們敬重。一日,荊道乾扮作客商,與席交談,甚為相投,半天才分手。後席際雲之子到縣城應試,荊道乾看了他的digital marketing履曆說:“你是席際雲老人的兒子吧?我認識他,他是一位有德行的隱君子。”並托他向際雲老人贈送玉魚與素扇,以表欽慕之意。老人的兒子歸家談及此事,並呈上禮物,老人驚詫地說:“我一生不入城市,怎麼會認識縣官呢?”後來仔細一想,才恍然大悟,這就是前幾年在野外遇到的那位客商。荊道乾的足跡所至,遍及東安境內。三是親力親為,愛民如子。一次,白牙市失火,焚毀店鋪百多間。荊道乾一聽到消息,就要親自前往勘察災情。胥吏們認為:不是縣城失火,縣官可以不去。他說:“城內與鄉下的子民,我應一視同仁。”親自到白牙市,對重災者予以救濟,對個別受災尤重者,還解囊相助。為使火災後的地界不至發生糾紛,他特地在白牙市停留一天,把受災各家的地界區劃清楚google adwords

吳德潤是福建省雲霄縣大溪鎮壺嗣鎮人,雍正二年(1724)舉人,潮州大鑼鼓的創始人之一,東安縣正堂,在東安時以“為官清廉、善斷訟事”出名,自從東安退休回家後組織編修了《吳氏族譜》,讓同輩人——臺灣“阿裏山神”吳鳳的事跡得以流傳。

為什麼荊道乾的政績和聲名遠在吳德潤之上,不名“荊公塔”而名“吳公塔”呢?為什麼古人稱此塔為“塔峰插漢”呢?

這還得從乾隆庚寅歲(1770年)的一場聚會說起。塔建成後,荊道乾邀請當地文人雅士圍繞這座塔吟詩作對,吳德潤也從福建趕過來了。荊道乾首先出題說,這塔吳公是始作俑者,建議將此塔更名為吳公塔,並以吳公塔為題吟詩作對。吳德潤表示反對,認為自己20多年前建的回龍塔,因為自己的離任,成了“半拉子”工程,如今荊公重建,我等幸甚,紫溪幸甚,豈敢,豈敢!還是就塔論塔,取名“塔峰插漢”吧!主題詩會異常熱烈。最後還是荊道乾拍板定案為“吳公塔”。會後大家都把自己的作品交到縣衙,縣衙安排人員刻制石碑並安放在塔的第五層內壁上。荊道乾很謙虛地寫了一首七律《題吳公塔》,詩曰:層塔淩雲鎖閣東,盤旋高瞰楚江空。回澗紫水文光射,繞翠青山秀氣沖。田野桑麻歌帝力,半溪桃李笑春風。官遊漫說登臨美,佇看而今一簣功。吳德潤的詩妙健Cow Toddler Formula-3詩已經字跡模糊難辨,尚有曠學本、王嘉堅、俞熊飛、左奎芳、陳堅善等人的詩歌可讀。南嶽居士陳兼善詩曰“一峰高豎紫水邊,紫水長天一色妍;即看紫雲天際現,他年青紫羨聯翩。”對荊道乾的前途寄予了美好的祝願。清代詩人左奎芳題詩:“詎因承露插長空,直上層霄雲路通。半天紫霞臨紫水,遙疑雁塔玉玲瓏。”對讀書人寄予厚望。

一個是清朝大員,一個是七品芝麻官,不署“荊公塔”而署“吳公塔”,說是為了紀念吳德潤,但實際上卻表現了荊道乾的高風亮節。雖然是讓吳公“塔峰插漢”,其實荊公早已“塔峰插漢”了中醫減肥

2013/03/18 (Mon) 15:49
心之海·夢想·真諦

1867.jpg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的道路,只是我們沒有地圖,但我們一直在尋找著……

——題記

夢想,這個詞包含了太多,這個詞有著人們的憧憬和希望。是大家所努力並想達到的目標。而夢想之路,大概就是為了達到那個目標,扶持一切努力,戰勝前方一切敵人的過程。而做這些不過是無論如何要達到那個目標罷了無論如何也要向前。去奔跑。去戰勝。總的來說夢想就是一條充滿艱難與先祖的不歸路……在那之前,我,是那麼理解的。

對我來說,夢想是有顏色的,我認為每個人的夢想一開始都是純白的,沒有一絲汙穢的純白。它在夢想的道路上,可以被染成任何的顏色。我的夢想嘛,我自我認為是灰色的,因為很少被自己想起,就像QQ離線一樣,賬號被我丟棄在記憶的一角,就是看起來那麼毫無生機的灰色。我也不知道我在幹什麼,沒有了那個被我遺失在角落裏的夢想,我也不知道我在幹什麼,只是隱隱地有份不甘,不想這樣,可是,又無能為力……我只能看一些書之類的(當然,不是什麼學習類的…),看著書中的情節,大概是當做一些情感寄托了吧……

於是,就這樣時光飛逝著。有一份我認為很受歡迎的漫畫雜志,每周一刊,賣得很好,晚了就可能搶不到了(我就有幾期沒搶到= =)。在其中的一期,我看到了關於夢想的情節。一個人物說了一段話,否定了我對夢想的看法。在他的口中我的看法最多算是階級性的目標而以。對於我這個看法,我看到了類似的,不過在他的眼中,這答案不過是“渣渣”和“弱爆”而以……

他說:“所謂夢想,它既不是夢,也不是空想。只是每個人在自己的夢想之路上不斷的揮舞自己的翅膀。有的人,他們認為看著天空就可以飛翔了,可是他們看不到自己身後的翅膀。想偶爾努力幾次就成功嗎?對不起,這個世界上沒有這樣的例子。在這條路上,只有超越自己,才算是跨出了第一步,而超越自我是指每時每刻都處於一個最高狀態,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別提超越自己了,連自己的極限都達不到。當你揮動翅膀翱翔在天空時,面對著廣闊的宇宙,這片天又算得了什麼呢?…稍有疲倦停在枝頭的天使啊,何時才要揮動你那身後實現夢想的翅膀呢?”……

就這樣,他說完了。我當時似乎的卻是理解了,因為他說的我不是不懂,而是我從來沒有正視過這個問題,只是一味的抱怨罷了。我也的確是在這條路上走走停停。我那灰色的夢想,是不是該上色了呢?“我身後的翅膀…”我輕喃著。“我也能翱翔嗎?”是啊,我知道了夢想的真諦,可我,真的能翱翔嗎?……

2013/03/11 (Mon) 14:14
錯過的溫柔,唯美了歲月

1138.jpg
彈指揮別傷秋事,揮劍問情舞清風。

莫道兒女癡情長,且聽弦音慰寂寥。

—— 題記

文/風過了無痕

多年前的初春,懷揣獨步江湖夢,踏上求職征途,藏不住的青澀,褪不去的願景村 洗腦書生氣,奠定了初涉職場的地位——跑龍套。不知是黃天不負有心人,還是不倦的跑龍套精神,憾動了上天,讓我終於被一家單位廉價收買。

與其說是收買,不如說是自投羅網,在當時四處遊蕩的窘境下,只要有誰收留,已經是莫大的恩賜了。說起那家公司,兩字形容:破廟。然後就在這樣的"破廟"裏,耗費了我六百多個日日夜夜。也就在這樣的"破廟"裏,在錯的時間裏,遇上了對的人。對的人在錯的時間裏做了錯的選擇,也就在這般一錯再錯的糾葛中,演繹了我錯綜複雜的半世情緣。

題外話:此刻,我想起了楊過與小龍女

作為剛進門的學徒,總要給配一個師父,美麗的傳說就源於師徒之間。師父乃山城重慶人,中專電子通訊專業畢業,或許是工作經驗豐富,覺著她在電子方面特懂。雖然,我也是學這一行的,卻在各方面都遜色於她。師父長我四歲,屬於小巧玲瓏型,雖有幾分姿色,但穿著那破廟給配的工作服,還是略顯滄桑。

在同事眼裏,師父是個聰慧,處事老練而圓滑的人。在我看來,一個漂泊的女子獨自在外打拼,具備了這些特質也都是職場所迫,要生存就得適應這個社會。而她種種這些特點,都是我所欠缺的願景村 洗腦,在我眼裏盡成了優點。在別人面前獨立而堅強的她,當在我面前,表現的極其坦誠而柔弱時,我明白:她已把我當作她的親人了。

記得有一次周末,你說,想去我家玩玩。於是我們一人一輛單車從七寶一路哼歌而行,看遍沿路繁華,也路過荒郊流水,曆經兩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來到我家。引來村裏眾多大爺大媽前來圍觀,你大方的舉止,得體的言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裏人都以為你是我女友,我並不推諉的笑了笑,其實我心裏明白,你我只是姐弟之間的情誼,而我也單純到從未想過能有更深一層次發展的可能,因為我敬重你,不想給你任何情感上的為難與壓力,或許,是我還沒准備好,還沒有那種舍我其誰的氣魄來開始一段有違世俗的感情。

那些時光裏,你不厭其煩的手把手帶我,引導我,教我為人,育我處世,而我的青澀木訥,卻也是讓你操了不少心。有時候你說我看上去還挺穩重,成熟的。其實你心裏清楚,這些看似優點,只是因為我的沉默少語罷了。我從沒覺得自己有多成熟,現在想來,覺著我那時就是一傻逼青年,或者說是“二”到家了,全然不知世故人情,不懂風月,不曉兒女情長。

工作的勞累憔悴了你容顏,還有那“破廟”的“袈裟”封殺了你不為人知的玲瓏風韻。直到那晚,換了新衣且淡妝的你,忙碌於餐廳廚房時,那一眸的溫柔,驚豔了時光,也奠定了我心目中你最美的神話。可惜,你孤單忙碌的身影,不是為了自己,更不是為了我,而是為了那個日後讓你有諸多困擾的追求者。

分不清是日久生情,還是日久情深,此後總期盼著能多接近你,能多看你幾眼。開始關注你的全部,一言一行,一眸一笑,舉手投足之間,總是那麼迷人。每每四目相逢,會心一笑,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編織著童話般的故事在心間構築起美好的憧景。

題外話:寫到此處,中間停了很長一段時間未寫,不知為何?提筆易,落筆難,或許是因為那是我生命中最值得回憶的一段時光,所以慎之又慎 ,盡量寫實 ,寫出當時的想法和真實情感,所以回憶了很久,反複了很久,醞釀了很久,為的是記錄一段真實的過往。

沒過多久,你說,你將要離開這個城市,結束一個人的願景村 洗腦旅行,結束一個人的漂泊,孤舟總究要靠岸,鴻雁總要有歸宿。可是,你的離去並不從容,也不完美,因為這裏有你太多的情感牽絆。留下還是離去?一直困擾著你。

當時在幾番情感糾葛下,你一臉疲憊,沮喪而無助的表情面向我,薄唇微啟,幾近乞求的語氣:“徒兒,幫幫我吧,我該怎麼辦?”。我很明白你那時的心裏有多複雜,多糾結。故作堅強的我只能是以沉默 ,再沉默,來代替所有的悲傷。那一刻,那一秒,人生第一次為心愛的人流淚,真正體會到你傷即是我痛的感覺。

依稀還記得,你奔波十多裏,只為送我一碗你親自煮的面。也還記得,那蜿蜒的鄉間小路,留下過我們坦露心扉的足跡。一路上,我那傻逼式的要你“等我三年”的表白,給了你太多的不確定,太多的不安全感,而你只能用一番苦笑來掩飾你內心的彷徨與無望!那一份稚嫩的情感,於我是多麼的脆弱,多麼的不堪一擊。

我說,我對情感從不勉強,也不強人所難。你說,女孩子不一定會喜歡輕言放棄後的灑脫。有時候,女孩更願意看到的是:為愛執著,努力,以及那份非我莫屬的堅定。在我身上,你看不到這些,也看不到未來。我的不夠堅定彷徨了你的抉擇,而蒼白無力的表白,更徒添了你幾分迷惘與無奈。縱有千般不舍,善良而孝順的你最終還是尊從父輩之命,選擇離開,不再回來。

別離之際,你講述了一小段故事,後知後覺的我,並沒有能深切的體會到裏面的情殤之憾!你眼眸裏的滄桑,是我不懂的歲月;你的世界,我終究只是路過的幸福。事隔多年後,真正懂了,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只願求一份踏實。

卿生我未生,卿念我未懂,我生卿已老,我懂卿已去,不歎煙花易冷,人事易分,只怪那千年月色太溫柔。

年華裏,錯過的溫柔,唯美了歲月。

紅塵裏,你若是安好,我便會心安。

2013/01/24 (Thu) 14:21
等的滋味

2405.jpg
人生有許多時光是在等中度過的。有千百種等,等有千百種滋味。等的滋味,最是一言難盡。我不喜歡一切等。無論所等的是好事,壞事,好壞未卜之事,不好不壞之事,等總是無可奈何的。等的時候,一顆心懸著,這滋味不好受。

就算等的是幸福吧,等本身卻說不上幸福。想像中的幸福愈誘人,等的時光愈難捱。例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自是一件美事,可是,性急的情人大約都像《西廂記》裡那一對兒,"自從那日初時,想月華,捱一刻似一夏。"只恨柳梢日輪下得遲,月影上得慢。第一次幽會,張生等鶯鶯,忽而倚門翹望,忽而臥床哀嘆,心中無端猜度佳人??來也不來,一會兒怨,一會兒諒,那副神不守舍的模樣委實慘不忍睹。我相信鶯鶯就不至於這麼慘。幽會前等的一方要比赴的一方更受煎熬,就像惜別後留的一方要比走的一方更覺淒涼一樣。那赴的走的多少是主動的,這等的留的卻完全是被動的。赴的未到,等的人面對的是靜止的時間。走的去了,留的人面對的是空虛的空間。等的可怕,在於等的人對於所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對於其他的事又完全沒有心思,因而被迫處在無所事事的狀態。有所期待使人興奮,無所事事又使人無聊,等便是混合了興奮和無聊的一種心境。隨著等的實況分析﹕月供中國股票基金如何跑贏大市時間延長,興奮轉成疲勞,無聊的心境就會佔據優勢。如果佳人始終不來,才子只要不是愁得竟吊死在那棵柳樹上,恐怕就只有在月下伸懶腰打??呵欠的份了。

人等好事嫌姍姍來遲,等壞事同樣也缺乏耐心。沒有谁愿意等壞事,壞事而要等,是因為在劫難逃,實出於不得已。不過,既然在劫難逃,一般人的心理便是寧肯早點了結,不願無謂拖延。假如我們所愛的一位親人患了必死之症,我們當然懼怕那結局的到來。可是,再大的恐懼也不能消除久等的無聊。在《戰爭與和平》中,娜塔莎一邊守護著彌留之際的安德列,一邊在編一隻襪子。她愛安德列勝於世上的一切,但她仍然不能除了等心上人死之外什麼事也不做。一個人在等自己的死時會不會無聊呢?這大約首先要看有無足夠的精力。比較恰當的例子是死刑犯,我揣摩他們只要離刑期還有一段日子,就不可能一門心思只想著那顆致命的子彈。恐懼如同一切強烈的情緒一樣難以持久,久了會麻痺,會出現間歇。一旦試圖做點什麼事填充這間歇,陣痛般發作的恐懼又會起來破壞任何積極的念頭。一事不做地坐等一個注定的災難發生,這種等實在荒謬,與之相比,災難本身反倒顯得比較好忍受一些了。

無論等好事還是等壞事,所等的那個結果是明確的。如果所等的結果對於我們關係重大,但吉凶未卜,則又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時我們宛如等候判決,心中焦慮不安。焦慮實際上是由彼此對立的情緒糾結而成,其中既有對好結果的盼望,又有對壞結果的憂懼。一顆心不僅懸在半空,而且七上八下,大受顛簸之苦。說來可憐,我們自幼及長,從做學生時的大小考試,到畢業後的就業、定級、升遷、出洋等等,一生中不知要過多少關口,等候判決的滋味真沒有少嘗。當然,一個人如果有足夠的悟性,就遲早會看淡浮世功名,不再把自己放在這個等候判決的位置上。但是,若非修煉到類似涅的境界,恐怕就總有一些事情的結局是我們不能無動於衷的。此刻某機關正在研究給不給我加薪,我可以一哂置之。此刻某醫院正在給我的妻子動剖腹產手術,我還能這麼豁達嗎?到產科手術室門外去看看等候在那裡的丈夫們的冷峻臉色,我們就知道等候命運判決是多麼令人心焦的經歷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難免會走到某幾扇陌生的門前等候開啟,那心情便接近於等在產科手術室門前的丈夫們的讓您生意頂讓心情。

不過,我們一生中最經常等候的地方不是門前,而是窗前。那是一些非常窄小的小窗口,有形的或無形的,分佈於商店、銀行、車站、醫院等與生計有關的場所,以及辦理種種煩瑣手續的機關衙門。我們為了生存,不得不耐著性子,排著隊,緩慢地向它們挪動,然後屈辱地側轉頭顱,以便能夠把我們的視線、手和手中的鈔票或申請遞進那個窄洞裡,又摸索著取出我們所需要的票據文件等等。這類小窗口常常無緣無故關閉,好在我們的忍耐力磨煉得非常發達,已經習慣於默默地無止境地等待了。

等在命運之門前面,等的是生死存亡,其心情是焦慮,但不乏悲壯感。等在生計之窗前面,等的是柴米油鹽,其心情是煩躁,摻和著屈辱感。前一種等,因為結局事關重大,不易感到無聊。然而,如果我們的悟性足以平息焦慮,那麼,在超脫中會體味一種看破人生的大無聊。後一種等,因為對象平凡瑣碎,極易感到無聊,但往往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小無聊。

說起等的無聊,恐怕沒有比逆旅中的迫不得已的羈留更甚的了。所謂旅人之愁,除離愁、鄉愁外,更多的成分是百無聊賴的閒愁。譬如,由於交通中斷,不期然被耽擱在旅途某個荒村野店,通車無期,舉目無親,此情此境中的煩悶真是難以形容。但是,若把人生比作-逆旅,我們便會發現,途中耽擱實在是人生的尋常遭際。我們向理想生活進發,因了種種必然的限制和偶然的變故,或早或遲在途中某一個點上停了下來。我們相信這是暫時的,總在等著重新上路,希望有一天能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殊不料就在這個點上永遠停住了。有些人漸漸變得實際,心安理得地在這個點上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些人仍然等啊等,歲月無情,到頭來悲嘆自己被耽誤了一輩子。

那麼,倘若生活中沒有等,又怎麼樣呢?在說了等這麼多壞話之後,我忽然想起等的種種好處,不禁為我的忘恩負義汗顏。

我曾經在一個農場生活了一年半。那是湖中的一個孤島,四周只見茫茫湖水,不見人煙。我們在島上種水稻,過著極其單調的生活。使我終於忍受住這單調生活的正是等--等信。每天我是懷著怎樣殷切的心情等送信人到來的時刻呵,我彷佛就是為這個時刻活著的,儘管等常常落空,但是等本身就為一天的生活提供了色彩和意義。

我曾經在一間地下室裡住了好幾年。日復一日,只有我一個人。當我伏案讀書寫作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在等--等敲門聲。我期待我的同類訪問我,這期待使我感到我還生活在人間,地面上的陽光也有我一份。我不怕讀書寫作被打斷,因為無需來訪者,極度的寂寞早已把它們打斷一次又一次了。

不管等多麼需要耐心,人生中還是有許多值得等的事情的辦公室傢俱:等冬夜裡情人由遠及近的腳步聲,等載著久別好友的列車緩緩進站,等第一個孩子出生,等孩子咿呀學語偶然喊出一聲爸爸後再喊第二第三聲,等第一部作品發表,等作品發表後讀者的反響和共鳴……

可以沒有愛情,但如果沒有對愛情的憧憬,哪裡還有青春?可以沒有理解,但如果沒有對理解的期待,哪裡還有創造?可以沒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等,哪裡還有人生?活著總得等待什麼,哪怕是等待戈多。有人問貝克特,戈多究竟代表什麼,他回答道:"我要是知道,早在劇中說出來了。"事實上,我們一生都在等待自己也不知道的什麼,生活就在這等待中展開並且獲得了理由。等的滋味不免無聊,然而,一無所等的生活更加無聊。不,一無所等是不可能的。即使在一無所等的時候,我們還是在等,等那個有所等的時刻到來。一個人到了連這樣的等也沒有的??地步,就非自殺不可。所以,始終不出場的戈多先生實在是人生舞台的主角,沒有他,人生這場戲是演不下去的。

人生惟一有把握不會落空的等是等那必然到來的死。但是,人人都似乎忘了這一點而在等著別的什麼,甚至死到臨頭仍執迷不悟。我對這種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滿意。

| 主页 |

 主页